据温哥华港湾综合报道:上周中国官宣放宽多项疫情防控措施。对于海外华人来说,最关心的无疑是何时能进一步开放入境防控措施,取消或调整核酸检测和入境隔离的要求。目前入境中国内地需遵守“5+3”政策,即5天集中隔离和3天居家隔离。
据《闽南日报》报道,福建漳州市周三(14日)发布通知,当中要求将对接触境外或高风险地区船舶和人员的渔船民,按照海外入境人员来进行管控。
其中一条措施指出,对上述人员人员进行最新管控措施:自12月19日起,采“2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自2023年1月9日起,采“3天居家隔离”。
具体而言,管控措施包括自下周一(19日)起,海外入境人员需进行“2+3”,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集中隔离的第1、2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的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自2023年1月9日起,相关人员需进行“0+3”,在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并在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中国“新十条”上路后,虽然逐步放宽限制,但对入境防疫管控仍维持执行“5+3”政策,即5天集中隔离加上3天居家隔离。
近日屡有消息传出内地将进一步放宽入境隔离政策,传闻中的日期及隔离天数与上述措施完全吻合。
有记者致电漳州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获回复称现在对接触境外或高风险地区船舶和人员的渔船民的隔离政策,仍是“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由此可见,当地确实将对隔离政策进行进一步缩短。
还有记者向漳州市卫健委宣传办查询,“2+3”及“0+3”的实施时间表是否适用于所有海外入境人员?工作人员表示:“国家还没有正式公布,对境外回国,包括港澳台回来的是有在研究,但还没正式下发文件。”
而漳州新规,则是中国地方首度披露缩短入境隔离,引发各界关注,对入境防疫管控全面进一步放宽,可能为期不远。
重磅! 中国首个地区宣布入境“0+0”
据加新网综合报道:重磅!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近日宣布两项防疫措施,从12月14日起,市民无需使用“安行出行”和取消“黄码”安排,后者意味着入境香港的人士免除了隔离限制。消息一出,立刻登上各大媒体头条,这意味着香港正式结束了“0+3”的时代,迈入了“0+0”的时代!
不过,接种疫苗仍然是需要的。在部分指定场所,比如餐厅,市民仍需要出示疫苗通行证才可入内。如果有人确诊了新冠,疫苗通行证将会显示红码。
李家超解释,境外输入案对香港构成的风险较本地社区感染的风险低,即使取消入境人士黄码也不会增加社区感染风险。
据统计,根据过去一个月的数据,海外抵港人士的阳性比率是3.8%,即是每1000名入境人士,有38人确诊,大部分在机场发现。他指,在检测放行的安排下,入境旅客离开机场后检测阳性的比例是约1.6%,低过社区2.5%的阳性比例。
这一则消息让不少海外华人都非常开心。最新的调整意味着香港基本上采取了“0+0”,入境人士只要抵达时检测结果为阴性,就可以免除隔离,自由出入了。
而从12月15日起,香港前往内地以及澳门只需要持有48小时阴性核酸证明即可,不需要离港时再次检测了。这改变了此前入境香港人士在机场接受核酸检测获阴性结果后会获派3天“黄码”的要求。
香港立法会议员田北辰直言,相关改动基本可视为是实施了“0+0”方案。至于有传言称内地与香港最快可在明年1月上旬恢复通关,香港特区政府就表示,截至目前仍未掌握通关的确实日期。
对于加拿大华人来说,这可真是一个好消息,今后回国可以考虑从香港转机了。
12月7日,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优化落实疫情防控措施有关情况。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对此回应称:“这个问题大家也都很关心,这次优化措施主要是针对国内各地的疫情防控,对于入境人员管理等外防输入的措施,我们也将依法依规、逐步推进、加快推进,进一步优化完善。”
当地时间12月8日,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出席了美国中国总商会芝加哥分会(CGCC Chicago)举行的年会,他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中国正在根据疫情形势,调整优化包括国际旅行在内的应对举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赴华旅行将更加便利。
这一个多月,国内有多家航空公司先后宣布恢复了不少国际航线。近日,中国东方航空,在预订系统中添加了以下中国-加拿大往返航班:
MU581 上海-温哥华 自12.26 起逢周一起飞
MU582 温哥华-上海 自12.27 起逢周二起飞
明年开始,从加拿大回国的小伙伴们就又多了一个选择了!航班数量增加的话,航班的价格也会相对的有所下降。从谷歌的航班搜索来看,明年2月竟然有低至$860的回国机票:
虽然这个航班要转机3次,从温哥华到西雅图再到韩国再到上海浦东,但是便宜是真的便宜!
在这个动辄$2000-$3000加元才能回国的时期,$860的确少见,急需回国过年+不怕折腾的华人朋友可以试试。(可能需要美签和韩签,请咨询专业人士)
来源:温哥华港湾、加新网综合
免责声明:转载此文章的目的旨在传播更多信息以服务于社会,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文章结尾注明出处,如有标注错误或其他问题请发邮件到18cacom@gmail.com,谢谢!